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神十四”乘组仅隔16天再出舱 两个“首次”筑航天员安全防线-中新网

2022-09-19 10:20 中国新闻网   王禹  阅读:4380 

  中新社北京9月17日电 (马帅莎)9月17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此次任务距离乘组首次出舱活动只过去16天,创下中国航天员两次出舱活动间隔时间最短纪录。“神十四”乘组短期内再出舱有何考量?此次出舱有何新任务?

  第二次出舱为何仅隔16天?

  此次任务是航天员蔡旭哲首次执行出舱任务,就在蔡旭哲打开出舱舱门的一瞬间,问天实验舱上的全景摄像机捕捉到曙光初现、太阳升起的绝美画面,留下出舱时刻“名场面”。由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口朝向地球,航天员上半身探出出舱口时,头顶便是地球,看上去如同“倒立”在地球上方。

  据了解,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均执行了两次出舱活动,每次间隔一个多月,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两次出舱仅隔16天,紧密的出舱安排引起外界关切。对此,专家指出,这与中国空间站的任务规划有关。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的消息,梦天实验舱将于10月发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专业副总师潘顺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梦天实验舱发射前,空间站组合体还要进行转位工作,转位之后空间站将呈“L”型构型,相较而言,目前的“一”字形构型更适合出舱。

  另一方面,两次紧密的出舱任务可验证中国空间站的高频度出舱各系统协调配合能力。潘顺良强调,常态化出舱是空间站必须具备的能力,它需要航天员与地面飞控人员熟练掌握出舱各项准备工作,多次演习演练,达到天地默契配合,其中涉及舱内外协同,空间站系统与地面航天员系统、飞控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的天地协同等。

  “尤其是中国空间站进入运营阶段后,可能还需要把天和核心舱的太阳翼转移到实验舱两边,这实际上需要常态化的多次出舱。”潘顺良说,短期内两次出舱也是对未来出舱活动进行提前演练验证。

  虽然间隔时间短,研究团队仍然根据上一次出舱经验,对此次出舱活动进行了优化设计。例如,“神十四”乘组首次出舱时,发现出舱通道空间变大、安全绳加长会影响舱内外的物品传递,此次任务中,研究团队及时作出了改进。

  两个“首次”筑起航天员舱外安全防线

  本次出舱活动历时约5个小时,其中包含两项新任务,首次完成舱外助力手柄安装、首次进行舱外救援验证。

  作为应急使用装置,舱外助力手柄安装在出舱口环形扶手旁,它主要用于应急开门,相当于一把门外的“钥匙”,是保障航天员舱外安全的一道防线。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总体技术局高级工程师肖莉介绍,航天员通常是从舱内开门,然而当航天员需要异舱进站,比如在应急情况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返回,就可以利用这把“钥匙”从舱外打开舱门。

  舱外救援验证则是为了应对航天员在舱外作业时可能遭遇的意外情况。其间,一名航天员需要沿着舱壁攀爬,将另一名模拟“失去行动能力”的航天员带回舱内。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王春慧表示,这一过程中,主动施救的航天员既要防止自己飘走,还要防止“失能”的航天员飘走,他需要一边拉着同伴,一边倒腾安全绳回到舱内,非常辛苦。

  王春慧指出,移动过程中,两名航天员以何种方式连接最合适?主动施救者应该如何拖拉,使被救的航天员不至于磕碰到舱壁?施救的航天员如何抓握扶手最高效可行?这些都需要在真正的舱外环境下进行验证。(完) 【编辑:王禹】

1837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