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防不立,善教得民心。”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按《意见》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必须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习近平强军思想融入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各领域、全过程。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意见》明确,要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采取扎实有力措施,不断提高青少年国防素养。笔者认为,搞好在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必须把握教学规律,针对大学生特点,坚持“三个结合”的教育原则。
坚持国防教育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
《意见》强调,着力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将国防教育要求有机融入课程教材,将国防教育融入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考试内容,纳入学校绩效考评体系。坚持国防教育与学校的人才培育目标相结合,就是要将国防教育的思想、内容、要求等很好地融合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把国防教育的全部实践活动融合到、渗透到、充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未来人生奠定过硬的思想基础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国防教育,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使他们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学习,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而学习;通过国防教育,引导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继承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并结合新时代新特点赋予新的内涵,使之转化为激励学生进行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的强大精神动力。
坚持国防教育与学校教学活动相结合
《意见》明确,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研究制定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的措施办法。国防教育应与学校教学活动相结合,开展国防教育不应孤立、片面地为教育而教育,国防教育应与学校其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相同步、相渗透、相融合、相互支撑;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充实国防教育,在开展各项活动中突出国防教育;在检查评比中包括国防教育,从而实现共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见》明确,着力打造“全民国防教育日”系列活动品牌。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应注重积极推进国防教育的“品牌”效应,拓宽思路,打造实现“品牌”效应的平台。着力建构“国防教育 ”特色工程,通过“国防教育大平台”建设,使学校的国防教育成为普及性、社会性、标志性、公益性的思想领域的阵地。通过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发挥数字技术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通过建设“全媒体中心”,构建联动协同国防教育的新方式新手段,打造具有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特色的“校园国防教育文化”。
坚持国防教育与学生日常养成相结合
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规范的一日生活制度本身就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意见》对加强学生军训工作作了着重强调,要求采取基地化轮训、错峰施训的方式,普遍开展大中学生军事训练,大学生安排21天。
坚持国防教育与学生的日常养成相结合,学校可以通过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条令条例,起码在军训阶段,落实准军事化管理制度。比如,一日生活制度,这更多强调的是日常养成,寓教于行,知行合一。通过严格落实一日生活制度,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国防观念,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优秀是一种习惯”,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是优良素质的体现。特别要明确的是,国防教育与学生的日常养成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中退伍士兵的作用。据调查了解,一般普通高等学校中,每个年级大约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的退伍士兵,这些退伍士兵有过部队服役的经历,有着较好的军人养成,发挥这些学生骨干的作用,可以成立不同的日常养成兴趣小组、组织开展日常养成的各种活动等。
此外,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效果,还要坚持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首先是发挥学校在国防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确保国防教育的内容进规划、进课堂、进头脑,确保《军事理论》《军事技能》教学、训练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降标准地落在实处。其次是发挥社会在国防教育中的影响作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就是学校要积极与驻军、武警、预备役部队、武装部、军分区和其他军事部门联合开展国防教育的活动。“请进来”,就是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宣传英雄群体、英雄人物、先进典型的事迹等,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爱”“对人民军队的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爱”“对伟大祖国的爱”“对革命英雄的爱”。最后是发挥家庭在国防教育中的辅助作用,持续开展学校、班级、家庭国防教育主题宣传活动,搭建国防教育平台,实现国防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把国防教育与学生的家庭联系起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容易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孔炜良,系中国人民警察大学讲师) 【编辑:王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