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晨 余维综合农民日报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为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在2019年推介首批20个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基础上,面向全国征集遴选了第二批34个典型案例,其中,铅山县乡村治理工作获得认可,入选第二批典型案例名单。
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名单
1.一声哨响,吹出乡村治理良方(北京市平谷区)
2.走好全域网格“五步诀” 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天津市北辰区)
3.破除婚丧陋习 建设文明乡风(河北省河间市)
4.多元调解带来乡村治理的“四降两升”(山西省长子县)
5.四权四制三把关 激发村民自治活力(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
6.突出“六化”目标 健全“六大”体系(黑龙江省桦南县)
7.“叶脉工程”精准把“脉”治理问题(上海市崇明区)
8.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邳州探索”(江苏省邳州市)
9.“四民工作1+1”助推乡村治理(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
10.基层公权力“三清单”运行法撬动乡村治理(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11.强化党建引领 创新网格治理(浙江省温岭市)
12.“乌镇管家”赋能乡村治理(浙江省桐乡市乌镇镇)
13.走村不漏户 户户见干部(浙江省建德市)
14.发动群众齐唱“议、助、管”三字经(安徽省宁国市)
15.全力解决乡村治理的“人、钱、事”难题(福建省晋江市)
16.激活村民小组 打通“神经末梢”(江西省铅山县)
17.建设“三个中心” 将乡镇打造成带动乡村的龙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
18.放大信用建设先行优势 开辟乡村治理全新路径(山东省荣成市)
19.党建引领促三治 一星四化谱新篇(山东省平原县)
20.“一村一警”构建稳定祥和新农村(河南省新密市)
21.湖北疫情保卫战的“宜都答卷”(湖北省宜都市)
22.津市“小存折”催生乡村共建共治共享“大文章”(湖南省津市市)
23.“六化”社团织密善治网络(湖南省宁乡市大成桥镇)
24.办事有清单 干事有底气(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
25.小小新闻官 乡村大作为(广东省清远市)
26.构建“一站两网”筑牢监督之基(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坝头村)
27.“四级化事法”巧解治理难题(海南省琼海市)
28.建强“民情茶室” 助力乡村善治(重庆市渝北区)
29.全域“为村”助力乡村高效治理(四川省邛崃市)
30.探索推行定向议事 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
31.“说论亮”推进乡村有效治理(陕西省旬阳县)
32.开好“三场会”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33.“四级联户制”增强乡村治理能力(青海省甘德县千江乡)
34.“小积分”积出乡村新风尚(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
我们一起来看看,铅山的做法!
激活村民小组 打通“神经末梢”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微单元”治理解难题
编者按:近年来,铅山县通过激活村民小组(自然村),打通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有效解决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工作执行难、宣传发动难、长期坚持难等问题,实现农村由“一处美”到“处处美”、“外在美”到“内在美”、“当前美”到“长远美”。
铅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总面积21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万,其中农村人口23万。现辖17 个乡镇1个服务中心(2个少数民族乡),162个行政村,18个居委会。近年来,铅山县在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时发现,造成各地效果参差不齐、“时好时坏”、“有好有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基层的治理能力存在较大差别。凡是党建强、乡村治理体系和能力好的地方,人居环境整治效果一般都比较好。因此,铅山县从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入手,以村民小组(自然村)为重心开展“微治理”,打通治理“神经末梢”,带动解决人居环境整治执行难、宣传发动难、长期坚持难等问题,实现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其他重点任务的协调推进。
葛仙山镇长岭村欧家自然村为解决环境整治问题召开议事会议
一、打通治理末梢,实现“一处美”到“处处美”
铅山县改变原来以行政村为主的治理方式,将重心下沉一级,着重“微单元”治理建设,即以村民小组(自然村)为主体,搭建村组议事会,实现组织架构“全覆盖”,提升了治理的实效性,推动村庄“一处美”向“处处美”转变。
一是积极引才,把议事会建起来。每个议事会设成员3-5名,采取上级推荐和民主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议事会会长一般由“两委”干部或村民小组长担任,也可由议事会成员选举产生。将群众广泛认可,又热心关心家乡环境的党员、退伍军人、返乡青年、大中专毕业生、老村干部、致富能手等人选为议事会成员,解决了环境卫生整治“有人管事”的问题。
二是制规立约,把议事会用起来。指导村组议事会建立《议事会章程》,规范定期议事、议事范围、议题的提出、表决机制、议事情况公开、议事会成员退出等制度。在此基础上,梳理制定村规民约,把门前“三包”(包绿化、包卫生、包秩序)写进村规民约,并让约定“进村、上墙、入户”,做到家喻户晓。
三是强化引领,把议事会管起来。始终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强化政治引领功能,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强村党组织对村民小组全部工作的领导。对于符合条件的村民小组,建立党小组或党支部;不符合条件的,则两个及以上村民小组建立联合党小组或党支部。村民小组党组织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开展相关活动,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发挥好党组织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引领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延伸村党组织的“触角”和抓手。
葛仙山镇长岭村欧家自然村将长效管护制度上墙
二、培育文明乡风,实现“外在美”到“内在美”
乡村治理的关键在“人”。铅山县在营造“人人爱环境、人人护环境”良好氛围的同时,着力培育良好乡风,通过弘扬家规家训、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志愿服务等工作,实现村庄“外在美”到“内在美”。
一是常态化弘扬家规家训。积极弘扬和传承优秀家规家训家风,充分挖掘和发挥传统文化历史资源和教育功能,努力营造“家风正、民风淳”的良好氛围。先后挖掘出河口费氏家规、葛仙山颜氏家规、欧阳家训、石塘镇祝氏家训、篁碧畲族乡雷氏族规等一批优秀家规家训,开展家风家规宣讲活动210余次,以良好家风带动社会文明新风。
二是制度化推进移风易俗。在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过程中,各行政村引导村组议事会针对本地传统和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接地气的规章制度,遏制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陋习,弘扬新风。汪二镇枫林湾村民小组将百年祠堂改为追思堂,指导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明确提出反对大操大办,推行举办追思会等文明礼仪形式,规定丧事办理不超过3天,用餐不超过5桌,每桌不超过200元,并设置红白事信息公开栏,引导村民自觉遵守。2018年以来,枫林湾村民白事支出从7.5万元下降至0.7万元。
三是组织化推广志愿服务。环境卫生治理需要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坚持“遇事大家议、决策大家定、有事大家干”,以村组议事会为主导,引导有条件的地方组建志愿服务队,让各个群体都参与到人居环境治理中来,推动志愿服务在农村蓬勃发展。目前全县各行政村成立志愿服务队341个,共有志愿者4800余人,志愿服务时长达到51万余个小时。通过集中服务、结对帮扶等形式,开展卫生清扫、日常监督、服务敬老院等活动,引导农民群众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青溪服务中心钟家村东山自然村组织妇女代表开展卫生清洁检查
三、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当前美”到“长远美”
铅山县把重点任务的短期举措与乡村治理的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既着力解决和治理好现实问题,又重视跟进长效治理措施机制,确保村庄“一时美”变成“持久美”。
一是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铅山县坚持发挥群众在治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全面落实村庄长效管护“五定包干”要求的基础上,组织妇女代表参与卫生监督。开展“先进行政村”“最美自然村”“卫生清洁户”“美丽示范农户庭院”等评比活动,进一步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二是建立长效保障机制。按照县级主导、乡镇配套、村级自筹、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原则,多方筹集村庄环境整治资金。全县各地村组议事会探索实施农村公益事业村民缴费制度,有效填补卫生保洁资金缺口。
三是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每年组织群众代表,对议事会成员表现进行评议。对表现优秀的议事会成员进行表彰,并列为村“两委”后备干部人选。对评议不合格的,依规进行罢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