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纪兰留下的脱贫宝藏:造林造出“绿色银行”2020年06月30日 01: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高雨晴
“我要继续将造林事业做大做强,将她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传承下去。”29日,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众新源造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常永红说。
“我要继续将造林事业做大做强,将她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传承下去。”29日,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众新源造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常永红说。 韦亮 摄
6月底的西沟村,被大片绿色紧紧包围。而就在前一天,这座村庄的脱贫致富领头人申纪兰,永远离开了这片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土地。
上世纪50年代,西沟村还是一个“没土光石头,谁干也发愁”的穷山沟。在申纪兰、李顺达等劳模的带领下,西沟村民上山栽树,下沟修地,经过几十年奋斗,将荒山荒沟打造成为“绿色银行”,这里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老人们说山上没有树,经过申主任的努力,现在满山都是树。”常永红回忆,当时栽树遭到很多人反对,说山上都是石头,长不出树来,但她就是不信邪。
起初种了300亩,成活率很低,村民有些灰心。而申纪兰并未因此选择放弃,她鼓励村民说,“能活一棵,就不愁一坡”。申纪兰时常自己跑到田中,将她的种树经验,手把手地传授给村民。
改革开放前,申纪兰带领西沟村民完成荒山造林25000亩。如今,以常永红为代表的西沟人将造林的“老本行”打造成为脱贫的好产业。
常永红所负责的众新源造林专业合作社于2016年成立,是西沟村四个造林合作社之一。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合作社担负起了新的责任。
“我们的工人是周边三个村的村民,主要以西沟籍村民为主,年龄均在60岁左右。”常永红回忆,申纪兰时常嘱咐他,“要踏踏实实干”“多带动村民多挣钱”。
怎样提高造林成活率、提高效益,如何带动村民挣钱、多用一个劳动力,是他和申纪兰每次见面时的主要聊天内容。
常永红介绍,十几年前,一个劳动力的日收入约40元(人民币,下同),如今已达到120元至150元。
除造林“老本行”以外,西沟村还将香菇大棚和光伏发电作为扶贫产业。
2013年,在申纪兰的带领下,一排排香菇大棚建立起来,并在当年实现投产。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王根考说,“建大棚的时候,申主任每天来这里和我们一起劳动。”
2013年,在申纪兰的带领下,一排排香菇大棚建立起来,并在当年实现投产。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王根考说,“建大棚的时候,申主任每天来这里和我们一起劳动。” 韦亮 摄
目前,西沟村南北两处基地共有39个香菇大棚,每个大棚种植规模为17000棒至18000棒,每年可创造经济收益60余万元。此外,光伏发电年收益为70余万元,其中部分用于村民的务工工资和贫困户分红,以及村里的环境整治。
“香菇大棚建起以来,每年能解决40名乡村妇女的就业问题。”王根考说,每名妇女一年能为家庭增加2万余元的收入。
近年来,西沟村创办企业和引进企业不仅解决了该村2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带动一批批周边村民一起致富。据了解,2018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为21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00元。
如今,西沟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申主任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西沟村,她的精神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王根考说。(完)
【编辑:罗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