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林二代”张洪军:扎根深山飞跃“时间海”

2020-06-16 14:34  阅读:5476 

林二代”张洪军:扎根深山飞跃“时间海”2020年06月16日 14: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兰家林场“一线天”景观 李军俊 摄

中新网吉林汪清6月16日电 (郭佳 李军俊)“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吉林省汪清县向东156公里,是汪清林业局最偏远的林场——兰家林场。寻着声音的方向,是一串深浅不一、歪歪斜斜的脚印。

  六月中旬,山雨来得急、去得快。兰家极荒僻,抬头是参天的古树,低头是青苔地衣,耳边更是常有飞禽走兽声。每次进山张洪军也不免心慌,喊上几嗓子来壮胆。

张洪军在清理森林防火隔离带上的杂草 王辰 摄

  只是,今春新栽种的苗木让他放心不下,雨一停,他就钻进山林了。

  张洪军,55岁,是一位老党员,今年是他在兰家工作的第34年。他是营林技术员,就住在山上,很少下山。方圆30公里,只他一人,电送不到山上,女儿总是劝他走。东北汉子不善表达,半天挤出两个字——不走。

  父亲的执拗,女儿似懂非懂,与母亲时来探望。

  张洪军是“林二代”。1986年,“子承父业”进入兰家林场。那时兰家很热闹,足有七八百口人。伐木工人身强体壮,杀四五头猪还不够一天吃。没有电、没有网,篮球场挤满了打球的人和看球的人。后来有了电影,播《少林寺》,一连看几天也看不腻。

  伴随着收音机里《相约一九九八》的歌声,兰家的“繁华”开始消退。那一年,中国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心思变,伐木工人纷纷下海寻出路。

  “他们的工作是砍树,没树砍就没工作,我不一样,我是种林的。”张洪军留了下来。封存父辈的斧锯,扛起营林的铁镐。这一次,子不承父业。

  营林要讲科学,张洪军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却从未停止学习。从适地适树到栽植技术,再到抚育管理,他无一不精,但他真正的“知识”来自兰家10936公顷的土地。一年四季,寒来暑往。兰家每个沟系地势如何,什么土壤,有几条小路,他烂熟于心。

  张洪军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削。他很热忱,也很冷峻。一次,有人在偏远地区割灌草,草草了事,结果被他发现。第二天,工段段长谎称已经返工,不料他扭头又去了一趟。还有一次,他发现树栽得浅,当场责令刚种下的一万株云杉返工。

  他知道有人不满,但不在乎。有时,张洪军运气差一些。一年夏天,眼见种下的苗木“噌噌长”,却不料遭遇山洪,他心疼得直跺脚,躲在山上的宿舍几天不出门。等门开了,只见他扛着铁镐大步流星朝林子里走。

  兰家林场始建于1975年12月,几十年的伐木作业几乎掏空山林,以张洪军为代表的新一代营林人,硬是将森林覆盖率提升到98.2%。张洪军本有好机会离开,甚至心动过,作为经验丰富的技术员,不少林场对他有意。“与世隔绝惯了,热闹的地方怕不习惯。”他说。

  本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后,张洪军的父亲走了。父亲生前告诉他,自己并不喜欢砍树,不过为生计所迫,看见他不断造林深感慰藉。张洪军说,这么多年的坚持算是“帮父亲圆梦了”。

  每次进山,张洪军都随身带一把镰刀。新苗旁边容易生灌草,若不及时割除,会影响新苗生长。他手法极娴熟,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一大片。

  看着新苗,倒让他想起多年以前,父亲带他栽种落叶松的下午,那时他还在上小学,当然还不能知道未来怎样。如今那棵树直径约有30厘米了,每年松塔产量颇丰。

  爬上瞭望塔,张洪军环视四周——那是一片墨绿的林海,也是属于他的一片“时间海”。“不走也对,多好。”他喃喃自语。(完)


3204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