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校毕业生有三盼2020年03月23日 06: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校园
武汉高校毕业生有三盼
如果没有这场突然袭来的疫情,按照年前的找工作计划,王悦现在应该刚刚参加完广州一家传媒集团的第二轮面试。可不久前,她接到对方的通知,“面试推迟举行,目前还不能确定时间”。
王悦是武汉一所985高校新闻学院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去年秋季招聘开始后,她就给十几家企事业单位投去了简历,“受疫情影响,可能招聘单位的流程滞缓,目前只有两三家反馈”。
至今还阻隔在湖北随州老家的王悦,正在复习备考省选调生和公务员考试,“多一手准备,就会多一点希望”。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比去年增加40万人。
连日来,记者在武汉多家高校采访,倾听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心声。
一盼招聘岗位多起来
“过完年,招聘需求缩水了。”这是陈伟最直观的感受。
他是武汉市一所211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四学生,家在河北沧州。去年年底结束研究生考试后,他做了两手准备,应聘上山东青岛的一家国企岗位。由于时间较为充裕,目前,在写毕业论文之余,陈伟在线上协助学校就业处老师负责就业信息员工作。
陈伟注意到,往年这个时候,正值春季招聘,不少企事业单位会联系就业处,在学校就业官网上发布相关招聘信息。“相比去年同期,今年疫情期间就业网站上发布的招聘信息减少了一半”。
而不少定于春季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也因为疫情不得不取消,无形之中加剧了“校园招聘空中双选会”的竞争。
线上招聘还未正式启动前,武汉一所理工类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2017级研究生李昆就一直盯着网上各种渠道的招聘信息,每天刷一遍企业官方网站、招聘软件,记录线上双选会的时间节点。
李昆说,去年秋招时,不少跟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岗位尚有空缺。可今年3月以来,他发现与专业对口的岗位招聘人数明显下降。
放寒假前,李昆就在学校收集完了毕业论文所需的实验数据。目前,在河南信阳老家,他一边整理资料写论文,一边在线上找工作。他投了近10家公司,大多都是安全管理员、建筑单位的安全员、设计院的研究员等职位。投完简历,基本上在两天内就会有人联系他,其中近一半收到了面试通知。“自己的专业找工作并不难,但找到心仪的还是比较有难度。”
眼瞅春招进行了一半,心仪的工作还未找到,李昆的压力骤然增加。为了做足准备,有空时他就将之前做过的几个科研项目进行回顾,打开手机摄像头,模拟视频面试问题,“还是希望工作岗位多一些,自己能够顺利地找到一份比较心仪的工作”。
3月7日,陈伟所在的高校招生就业处联合一家校园招聘网站举办了“2020春季校园招聘空中双选会”。记者查看了这家网站,这场“空中双选会”对外数据显示,招聘企业有296家,招聘职位1823个,参与人数1.7万人,将持续到3月31日。
在这家校园招聘网站上,记者看到与陈伟所在高校同时期举办“空中双选会”的还有武汉的一所985院校,这场“空中双选会”对外公开的数据显示,招聘企业有594家,招聘职位3911个,参与人数5.1万人。
一位大四毕业生希望,疫情不要影响企业的招聘规模,用人单位能多给毕业生一些展示的机会。
二盼线上面试包容多一点
在采访中,一些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反映,在网络求职中,信息沟通不如线下通畅。
李昆说,以前学长的经验,可以及时在双选会上与用人单位互相反馈信息、跟同学一起分享交流招聘信息。而如今在家的他只能尽量凭借一己之力去搜集大量的企业资料,线上投递简历后无法快速收到回复,甚至不清楚企业是否会查看。
一位正在求职的研究生认为,受疫情影响,在目前开始的各大线上双选会中,求职信息扎堆儿投递,用人单位的招聘流程又受疫情影响滞缓,故而降低了招聘效率。
李昆觉得,网络看似信息发达,但与线下招聘相比还是有一定区别,需要适应新的变化,“线上求职,了解信息的渠道靠个人。在学校,同学们在一起交流,触角更广泛,信息的规模效应集聚。”
由于平台和网络信号等原因,视频中的卡顿也让一些毕业生感到困扰。
李昆的校友、2016级材料与冶金专业王世豪在视频面试某家企业时,和另外两人一组,同时面试,话说到一半,有一个同伴突然掉线,打断了面试。王世豪只能和另一位同伴把观点先说完,而后按照面试官的要求下线。“网络稍有卡顿,对面试就很有影响,面试官说话,可能就会因为延迟听不清”。
疫情暴发前,一家财经类高校研三学生李明投了30多份简历。从2月开始她又在网上投了10份左右的简历。她认为:“线上笔试、初面和复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面试时只能看到彼此的脸,不能看到所有的面试官,无法根据面试氛围和主考官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体现不出个人综合水平。”
李明也认为设备故障、网络中断等对求职有一定不利影响。“有的软件只能允许4个人在线视频,而本人并不知道本次面试会有几个面试官,这就需要临时更换其他的App。”
虽然现在没有收到0ffer,但李明仍然在积极地找工作,她希望企业对2020应届生给予政策倾斜,多提供一些岗位,减少一些限制性条件。
三盼相关毕业服务细一点
王世豪说,可能因为疫情推动了在线教育,行业也正好缺人,最近他很顺利就通过了一家教育集团武汉分公司的面试,应聘上了初中数学的助教。
长时间跟同学一起关注和讨论就业问题,王世豪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他看来,疫情对就业带来的影响,要看到困难也应该看到新的希望,短期内生产制造行业、餐饮、旅游、服务业受到很大冲击,但是医疗、公共卫生、应急保障还有远程教育、网上商务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王世豪而言,现在最大的困难是,可能无法如期提交毕业设计,“最怕上班的时间到了,还不能正常毕业”。
在家中不像在实验室,有的选题方向,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这需要老师的指导,不然做到一半发现自己无法完成,就来不及了。在家中问老师,始终没有在学校问得透彻,也不方便。
武汉一所独立学院新闻专业大四学生徐娇,去年10月中旬,面试了几家和新闻专业对口的公司。经朋友介绍,与一家从事影视后期的公司签订了实习协议,公司总部在湖北鄂州。疫情突发,她的实习也被迫中断,急匆匆准备从武汉中转回内蒙古老家的她,因为武汉封城,被困住了。她便计划开学之后,先回学校完成自己毕业论文的答辩,再做下一步打算。
疫情对正在写论文的毕业生而言,也带来不小的冲击。
武汉某985高校研究生张君的毕业论文,原定于2月给导师上交初稿,可疫情阻隔长期在家里,写论文常常无法静下心来,而且很多资料的查询也相对麻烦,直到前几天才上交给导师。
导师反馈:“写的不好,还需要再修改。”毕业论文和面试需要同时准备,这让张君觉得有些身心俱疲。
“毕业论文,对于文科生而言,在家写,还能想办法克服困难。对于理工科需要做实验得数据的同学而言,就特别棘手。”张君的一位朋友是武汉一所985院校机械专业的博士生,他向张君吐槽,由于数据只能在学校实验室取得,可现在又禁止返校,在家里快两个月了,论文所需的数据任务一项都没推进。
张君也曾注意到,教育部在2月12日提出,适当延长择业时间。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再及时办理就业手续。但是延长到什么时候,
他咨询过学校的辅导员,目前也不知道具体的安排。辅导员也担心,即便求职成功,如果不能如期毕业拿到毕业证,同学们可能会面临无法按期入职或被裁员。
张君期待疫情能早点结束,也希望学校对于毕业期限能够更明确一点,好给自己一个心理预期,倒逼自己的时间安排,“毕竟大多数人一起离校才感觉是真正的毕业。”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悦、陈伟、李明、张君、李昆均为化名)
胡林 吴金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郭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