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重塑千年荣光 | 档案里的河口记忆——河口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原创 2023-06-12 14:05  阅读:3777 

河口地处铅河与信江交汇处。当年,便捷的水运条件,使她因水而兴商,因商而建镇,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大商埠,被世人誉为“八省码头”,江西历史上的四大名镇之一。有人要问了,她繁荣兴盛的商业贸易源于何时?又是怎样发展成为赣东的商业重镇?根据县档案馆珍藏的历史资料,在此简述其相关的一些情况。

河口这个地方最早是个芦茅洲,始有人居住大概是在宋神宗时期(1068—1077)。因为地处信江河边,不久这里便成了一个没有固定墟日和店铺的农村小墟集。只有附近的农民和少许流动性的商贩,不定期跑到这里来兑换自己家产的农作物,和交易一些简单的手工制品。据河口镇志记载,此时这一带已经开始种植茶叶了,茶叶的品种有周山茶、白水团茶和小龙凤茶等。在当时,它们皆为“佐建安而上供”的名茗。另外,此时已经有了“古沙湾市”的称谓。

河口全景 | 丁铭华 摄

到了元代,古沙湾市出现了少许几家店铺,并正式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乡村定期墟集。每逢墟集日到来,周边四乡八村的农民便会带上自家产的土特产、山杂货和手工制品来此销售。而后他们再从那几家店铺买些外来日用商品带回去。随着赶集的人越来越多,来此居住和开店铺的人也逐年在增加。其中一堡街头的港口韩家,据记载南宋期间就已经有了。该韩氏在此修建的“五云第”老宅,更是河口现存最古老的一栋民居,距今少说也有八百多年历史。除了继续交易茶叶,亦开始有人制作和贩卖纸张。此一时期,应该是河口商业兴起的萌芽阶段。

要说河口商业真正开始兴起和得到发展,乃是从明代中叶开始。如河口镇志记载的那样:“随着集市贸易的发展和物资交换的流通,到明代宣德年间(公元1427),始有‘河口’之称。此时已有各行业的小店铺,手工业作坊,制作生产纸、茶等土特产越来越丰富,人口逐渐增多,河口已成为小集镇。”再如明代邑人费元禄也在他的《甲秀园文集》中写道:“余始祖迁时,河口仅二、三家(店铺)。今阅世七十余年,而百而千,成邑成都矣……”还有我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来过河口,在其游记中亦写道:“……河口有水自东南分水关发源,经铅山县,至此入大溪(即信江),市肆甚众。在大溪之左,盖两溪合而胜重舟也。”均证实了这一点。

仅仅七八十年,河口即由之前二、三家店铺的小墟集,发展成为“技艺杂沓、盖期舟车四出”的大都邑,确实有些令人不可思义。但如果听说了“先有汭口,后有河口”这样一种说法,你大概就不会惊讶了!这里所说的“汭口”,乃是河口的前身,之前距河口约四华里,现在已完全划入河口城区。唐末宋初的时候,汭口因为铅山场永平出产的铜铅矿石,以及十万矿工所需的各类物品在此转运,开始兴盛发达,而后朝廷在此设镇。但该镇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6)暴发一次山洪,使其原本铅信两河交汇口移位到了河口。从此汭口失去水运优势,镇内商家纷纷外迁,逐渐衰落了。而河口因为取得了水运优势,则开始云集四面八方来客,尤其汭口原先那些商家店号,迅速发展起来了。最终河口取代汭口成为赣东的商业重镇,并于明万历十年(1582)建镇。鉴于河口市井繁荣,明朝廷还将原驻石佛寨的巡检司移驻到了这里,以加强其行政、治安管理和征收税费。

浮桥 | 习小远 摄

河口成为商业重镇,与其茶、纸业的兴盛是分不开的。如明代中后期河口有五万人口,其中制作茶叶纸张的茶丁纸丁就占了一半。除此,全国很多地方的货物也汇聚到这里来集散,以及各行各业的手艺人亦纷纷来此谋生,致使沿江十几个码头全都挤满了等待装卸货物的船只,和大街小弄到处都能听到商贩们的叫卖声。甚至于国外的客商,这个时候也不远万里跑来做生意。所以《铅山县志》会说:“明代中叶,河口就是闽、浙、赣、皖、湘、鄂、苏、粤八省山珍海货集散之地。”《河口镇志》亦记载:“至明万历年间,河口就以茶纸为出口大宗,引起了外商的注意,纷纷前来订购、争购……”

虽说河口商业贸易的兴起与发展,取决于她自身优越的水运条件,但外部因素也很重要。为此必须要提到一个重要人物,即明代邑人费宏费宰相。费宏与其胞弟费完,原本住在距河口十五里的柴家埠(也叫横林)。明正德年间南昌宁王朱宸濠造反,费宏极力阻止惹恼了他,遂派人烧毁了费宏兄弟柴家埠的庄院。事后费宏兄弟在河口择地新建府第,倡建了一条名叫“惠济渠”的内河,“引铅山河水,曲折十余里,萦绕河口,自二堡大街出。会信河,可通小舟,容水碓,居民利之矣。”该渠在方便居民使用的同时,亦起到了消防的作用。小桥流水人家,古祠戏台呀,非常适合人们居住。许多旅河外地商人见了,就再也不想走,还把家眷接到这里来一块生活。至今河口非常多的祖籍安徽、南昌、丰城、建昌、抚州等地方人,应该其祖先就是那个时候来的。

与此同时,费宰相还为河口做了另外一件好事,那就是在河口西郊修建了一座秀甲江南的大型私家园林“甲秀园”。该甲秀园除去水面有一千多亩,分为一处庄院、二片林区、三座花园、四口井泉和五个湖泊(比较大的池塘)。其中的三座花园,楼台亭阁遍布,异草奇花无数,秀美的景致可以说数不胜收。当年那些来河口做生意的商人们,听说了大都会前去游览观赏。流连忘返,很多人同样选择了留下来。如明末崇祯年间,婺源一个汪姓大户人家,就慕甲秀园名来河口经商居住。他们的店铺开在最热闹的二堡街,房屋却建在甲秀园东花园的边上。慢慢的形成了一个村庄,名字就叫汪家。所以资深的文史专家滕振坤老先生就说,明万历年间河口的兴盛繁荣,费氏甲秀园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至此,河口商业步入到了一个比较快速的发展阶段,即便在改朝换代的明末清初也是如此。因未遭受比较沉重的打击,其商业在接下来的清代乾嘉道三朝进入了最鼎盛时期。有关情况,我们下一篇再进行探讨。

(县档案馆特邀撰稿人:杨必源)

2187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