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盛夏时节,走进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江矿家属小区,只见柏油路宽敞平整,老旧的楼房如今焕然一新,地面新规划的停车位上整齐有序地停放着机动车,孩子们在树荫下嬉戏玩闹。
“现在路变宽了,环境好了,我们住得也舒心多了!”78岁的居民周秀芝对小区的变化连连称赞。据了解,江矿小区改造新换了供水管道、硬化了小区路面,整修了庭院、配置了口袋公园,安装了路灯、开展了绿化,解决了原本小区道路破损、停车位不足、活动场所缺乏等问题。
江矿家属小区是安源区老旧小区改造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源区聚焦民生短板,将“设计笔”交给居民,在一个个“艺术家”的笔下,老旧小区成功“变形”,“旧乱差”的老城区重获新生。
老旧小区最迫切需要改什么?怎么改?小区的居民最有发言权。
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安源区各老旧小区充分利用“拉家常”“议事会”“上门沟通”等工作机制,充分征询民声民意,参考居民意见,合力破解小区改造难题。
“下雨天路面积水这个问题必须第一个解决。”
“小区居住的老人较多,改造施工主要考虑适老设施和安全系数,突出一些人性化细节。”
“后门这块空地上可以装两个立杆灯,比较美观。”
一条条居民建议收上来后,安源区各社区对改造方案一次次修改完善,最终从功能完善、问题解决和形象提升方面“三管齐下”,对老旧小区的“疑难杂症”进行了“对症下药”。
都是老小区,没有物业统一管理,“违规占用公共区域”成为小区改造面临的首个难题。
“小区住房面积普遍较小,大家就想着在过道堆积杂物、在空地圈小仓库,且部分楼栋无人居住、居住者多为年迈老人,基本上无人愿意上前拆除私搭乱建,清理楼道杂物。”说到违规占用公共区域的原因,在高坑镇和平社区居住多年的杨伯萍解释说。
为了让小区顺利改造,老党员杨伯萍率先示范,不仅带头主动联系废品收购人员上门清理了自家楼道间摆放的废旧铁门和用品,还带领一群热心“攻坚队”老党员发动左邻右舍配合。目前,经过老党员的带头示范和充分沟通,和平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正有序推进,违规占用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开头难”的问题解决了,小区管理的“后半篇文章”也得立马跟上。安源区在健全网格体系、完善运行机制上持续发力,创新打造“安源红”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幸福360工程”,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各个社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并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共治共享,逐步形成了“乡镇、社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楼栋长”五位一体的治理格局,助力老旧小区完成了从“无人管”到“社区管”再到“共治共管”的华丽转变。
在改造后的安源区八一街包家巷小区,一幅焕然一新的景象呈现在眼前:宽敞且平整的柏油路面,粉刷一新的外立墙面,道路两侧茂盛的绿化树,停车位上有序停放的车辆……
“我们投资了400多万元对包家巷小区进行了系统改造,包括拆除违章建筑、屋面防水隔热、部分房屋外立面、楼梯间杂物清理和墙体粉刷、弱电下地、雨污分流、道路白改黑等,完善了小区公共安全配套基础设施,也提升了小区的整体环境。”包家冲社区党委书记彭小红说。
与此同时,安源区还结合智慧平台建设,有效衔接各方资源,在多个改造完成的老旧小区增设智能安防、智能消防、智能停车、智能养老等智慧元素,完善公共安全配套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更精细化、便捷化的服务。
(光明日报记者 胡晓军 李玉兰 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