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世家”余秋旺家庭的红色家国情怀
在陈坊乡有这么一户人家,祖孙三代投身军营,为国防事业奉献青春。66岁老兵余秋旺家门口的光荣牌静静悬挂着,“光荣之家”四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夺人眼目,仿佛在无声地向过往行人讲述这家人三代从戎,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报国情怀。
立志高远 铸就钢铁军魂
“我们这一家为什么要三代从军,只因部队太有吸引力了,部队培养出来的拥军爱民、吃苦耐劳,担当奉献等精神是我们一家三代从军的动力,也是我们一家三代用不完的宝贵财富,也不是在哪一个学校里就能够学到的品行”。余秋旺同志见到我们首先语重心长地说道。
1937年4月,余秋旺的父亲余水泉从铅山县陈坊乡万年村砚石源自然村应征入伍,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跟随叶挺将军的部队北上抗日,在战场上,余水泉的右腿被炸伤,身负重伤后退出了前线,后在新四军的战地医院医治,但由于战地医院医疗条件不好,缺医少药,得不到及时医治,伤情没有康复,也失去了战斗能力,余水泉同志为了不拖累部队,于1942年6月带着残疾之身返回家乡务农。他退伍不褪色、退伍不退志,凭着他的勤奋正直,解放初期担任多年的生产队长,带领社员搞好农业生产,默默无闻地为人民群众当好服务员,直至1992年病故。
魂魂牵军营 心系祖国安宁
1976年2月,19岁的余秋旺在父亲的影响和教育下,参军入伍,前往福州军区某部队服役,成为了连队的一名通讯员,接过了军旅生涯的接力棒。那时候部队条件艰苦,全都靠自己,啥不会学啥,站岗、扛枪、训练,就这样从一名普通战士一步步成长,由于工作积极,吃苦耐劳,两年后得到了部队领导的嘉奖,不久又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1978年底,越南与中国发生边境纠纷,不时向我国领土骚扰并打伤我边境军人,中国政府当即做出重大决定,向越南开战。余秋旺同志闻讯后,积极主动写下了参战书,获得领导的批准后,他随部队参加了自卫反击战。
他其实参战的想法很简单,那就保家卫国拼命杀敌。按照部署,余秋旺同志所在的连队执行攻打越南扣马山,战斗异常激烈,伤亡惨重。敌人打炮的时候,漫天战火,地动山摇,人也跟着摇动,天昏地暗,几乎把扣马山山顶炸平。有的战士耳朵震聋,有的战士震晕,有的战士被炮弹击中肢体分离,受伤的战士简单包扎一下依然顽强作战,直到流尽最后一滴鲜血。他所在的连队100多号人,最后只剩下余秋旺和几名战友,炮声过后,余秋旺同志从牺牲的战友人堆中爬了起来,观察了一会,发现了附近越军高射炮的据点,于是他便拿起机关枪,机智勇敢的匍匐前行向越军高射炮阵地扫射,打死了越军10多人,并摧毁了越军的高射炮据点。后被越军发现,便来围捕余秋旺同志,他机灵一动从山顶滚下山谷,躲过越军的追杀,在天将拂晓时如愿找到战友回到部队。
在越南扣马山的战斗中,余秋旺同志表现突出,端掉了越军高射炮据点,受到上级领导的嘉奖,并荣立三等功。在这次战斗中,他的双耳被炮火震聋,战争结束后,虽经后方医院治疗,但耳膜破损,双耳失去了听力,落下了终身残疾。1980年10月,他因伤退伍返回家乡。
1981年2月,他分配在铅山县陈坊供销社工作,任供销社仓库保管员,1995年下岗。失业后,他不麻烦政府,先是通过和家人在街道摆地摊卖菜、上山砍柴卖到集市上等方式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后来两夫妻在陈坊街上开了一家南杂店,兼营地方药材与山货,闲时还开着出租车,从早忙到晚,靠着勤奋肯吃苦,他家日子过的越来越好。
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处处以身作则,在家乡带头做公益事业。在三年抗击新冠病毒无硝烟的战斗中,主动请战日夜参与卡点值守,多次免费开车到县集中隔离点接送隔离人员,为家乡战胜疫情贡献力量,被县、乡疫情防控指挥部评为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等称号。
2020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余秋旺的努力下,成立了陈坊义警队,作为队长,余秋旺每天带领队员在陈坊小学校园内外开展护学及治安和防溺水巡逻,孩子们每当上、下学的时候便能看到“红袖章”“黄马褂”为他们保驾护航。
退伍不褪色、退伍不退志。如今,年近古稀的他仍旧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每天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不失当年军人风采,默默无闻地发挥余热,为人民群众当好服务员、勤务兵。
接力从军 传承红色家风
身为余家军旅血脉的“第三代传人”,余波从小也有个从军梦 。1997年,18岁的他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军旅生涯的接力棒,参军入伍来到西安空军后勤某部队服役,成为了一名机械修理师。穿上崭新的绿军装,看着肩膀上的五角星,他内心激动,因为他终于延续起了家族的“军旅梦”。起初家里人还有所顾虑,担心余波从小没吃过苦,经受不住军营锤炼,但他的坚持最终打动了父母亲。他始终牢记长辈的嘱托,在岗位上苦练军事本领,把自己练成了素质过硬的战士,三年的部队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锻炼了他刻苦勤奋的品质,还在部队获得了“优秀士兵”等称号。期间,在一次机械修理中,左手受伤,落下残疾,所在部队为他颁发了“残疾军人”证明书。退伍后,分配在铅山县农业局工作。他兢兢业业,经常奔走于田间地头,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走上致富道路,处处体现基层干部的踏实、为民服务的宗旨。受父亲的影响,他也加入了平安义警队,业余时间参与公益行动,并积极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受到社会的好评。
受家庭氛围影响,余波的儿子余宸悦从小便爱读与战争有关的书籍,爱看军事题材的影视剧,从记事起就对军营生活充满了向往,盼望自己长大后也能成为一名军人。但家人一致认为他年纪小不够成熟,要求他先学习知识,以后再参军。余宸悦去年大学已毕业,今年6月也报了名体检参军,希望能早日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三代军人,三套军装,从战火硝烟到和平盛世,既是接力奉献,也是家风传承,始终诠释着三代人不变的爱国情怀。时代变迁,军魂传承,军营见证了余家的成长发展,余家也见证了国家的日益强大、国富民安。三代人在不同的时代,用一样的热血、一样的信念、一样的情怀献身国防、奉献社会,在各自的岗位上闪着光发着热。
(来源:陈坊乡)